【逐光记】信跃升先生:为期十年投资中国

Back

07 Aug 2025 | 深度观点

 

在全球经济多变、市场竞争激烈、地缘政治风险增加的当下,企业家等亟需拓宽国际视野,聚焦海外资本市场,剖析全球经济与金融动态,掌握前沿财富管理理论、资本运作决策体系并规范企业治理,助力企业在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上市融资与资本市场课程面向企业家、高管和投资人,旨在培养其了解全球资本市场、规划跨国资产配置的能力。通过修读,学员将能把握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构建企业价值管理思维和工具,具备融资市场与资本运作路径的判断决策能力,掌握资本运作整体框架与逻辑,提升企业资本运作合规管理水平,并能运用多元投融资和财富配置工具。


 

信跃升先生是上市融资与资本市场课程的客座教授。他是私募股权投资部门信宸资本的管理合伙人,曾在麦肯锡咨询公司上海与华盛顿特区分公司担任管理咨询顾问,为全球客户制定业务战略。


 

信先生拥有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和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本文内容来自信跃升先生在由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举办的“思变对话系列论坛·深圳站”的分享《为期十年投资中国》。


从麦当劳持续加码在华业务看“未来所向”
 

过去三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资流动性下降,VC/PE融资困难,行业弥漫悲观情绪。但是麦当劳全球在2023年11月增持金拱门的事情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和关注,为什么在很多外资在中国投资犹豫、甚至停止的情况下,麦当劳全球用这么高的价格收购这部分5年前售出的少数股权?


 

答案是,麦当劳全球管理团队来中国考察金拱门一周后,用一句话称其“代表未来”。


 

管理团队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每年麦当劳在中国可以开1000家店,这1000家店的成功率几乎是100%,数据库里还有好几万个店的潜在选址,未来几年还将保持每年新开店1000家的速度,市场前景非常大。而且,不光市场前景大,国内整体开店的运营效率完全超过了全球水平,核心是我们中国进行的数字化赋能。


 

零售餐饮企业转型为数字化驱动的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中国在全球领先。


 

金拱门的变化不是孤立事件,如果我们深入到企业中去,就能发现,过去五年在微观层面,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度数字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标配,强大的数字化底座为AI革命的落地做好了准备。中国制造业增加值2024年已经超过全球30%,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在全球形成压倒性优势。


 

以创新活力破解“中国悖论”

图片

图片


 

现如今,一方面国际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悲观和唱衰论调不绝于耳,但我们也能在中国市场看到许多非常有竞争力的企业,看到科技创新的强大推动力。这种宏观感觉有时很差,但是微观感觉很好的现象,我把它叫“中国悖论”。我近期写了篇文章阐述一个观点:这恰恰为投资市场创造了机会。有悖论就有分歧,有分歧就有机会。


 

我一直认为中国企业拥有“卷”的创新精神,在市场中竞争,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正是这种不竭的创新活力让中国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快速发展,也使中国企业正在成为各行各业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企业。


 

不知不觉中,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近10年来,中国经济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0%,2024年贸易顺差近1万亿美元,以强大制造业为基础的巨大贸易优势史无前例。中国企业非常拼,许多都拼成了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公司。每当宏观体感不好,心情低落时,我就到企业去和管理层、企业家们在一起卷。这种奋斗精神,给了我信心。


 

最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报告,澳洲有一个由政府资助的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他们统计2003-2023年,二十年间64项关键技术高影响力论文,从2003年美国领先60项,中国领先3项,到2023年中国领先57项,美国领先7项,而且美国领先7项里有5项是生物与医疗有关的,只有2项是硬科技领域,其中1项是自然语言理解。大家通常感觉美国在AI方面似乎是领先的,但是AI有六小项,中国领先五项,在自然语言理解上中国只差0.7%,所以中国AI的成就是有科研支撑的。


 

如果有人质疑这只是论文数据,那看看2023年的专利申请量,中国占到全世界的50%。过去1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成绩,现在大家看到中国顶尖企业都是科技创新推动的。


 

现在看中国的公司,像Deepseek、宇树科技、宁德时代这些新一代顶尖的企业,它成功的背后是什么?不仅是中国市场,也不是照搬美国模式,而是中国创新,其核心是科技创新。


 

并购基金正当其时


 

过去二十年中国PE投资以成长投资为主,享受经济高增长和上市的估值红利。随着中国经济的成熟,传统行业增长放缓,资本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靠资本市场套利的空间越来越小。


 

目前A股有5300多家上市公司,但普遍规模偏小,超过三分之一的公司销售收入小于10亿元。而且很多是传统企业,内生增长放缓。2022以来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内生增长率降到只有2.5%左右。同时这些公司的现金保有量大幅增长,到2024年6月超过15万亿,大量资金闲置。提高上市公司规模和质量优先于增加上市公司数量。


 

另一方面,从2019年到2024年,一级市场投资超过4.5万亿人民币,形成了估值超过60万亿的资产。上市渠道有限,形成堰塞湖。退出困难,资本不能流动,使新增投资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国家科创战略的实施。通过并购重组进入资本市场逐渐成为退出的主要渠道。因此国家出台政策大力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做大做强。


 

除了一级市场培养的公司,外资企业在中国业务的重组也为并购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很多企业成为市场的龙头。但过去十年随着本土企业的竞争加剧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一些企业开始调整战略,出现了分拆的机会。对外资企业中国业务的并购,也成为并购投资市场的重要机会。


 

在资金端,低利率环境促使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需要寻找能够提供期间收益和长期稳定现金流的投资机会。低利率也促使银行加大了并购贷款的投入。并购投资上游活水充分。


 

并购基金作为专业的投资人可以通过并购促进行业整合,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本结构,打造优质资产池,成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桥梁,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PE基金向并购转型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目前中国资产处于经济周期和估值周期的双底部,随着经济复苏和流动性改善,并购投资在这个周期(Vintage)将享受估值倍数恢复、企业业绩增长和政策支持的多重红利。


 

人民币升值的明确潜力

图片

图片


 

和海外投资者讨论投资中国时,长期人民币汇率问题也是核心考虑之一。过去两年因为美元升息、地缘政治影响和国家应对美国加关税预期,人民币对美元走弱。但是如果看十年周期,人民币升值是大趋势,将为国际投资人带来额外的投资红利。


 

首先,按照世界银行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购买力平价汇率2024年是3.5:1,这与大多数人的体感差不多。我一个朋友疫情后从美国纽约回国,比较了一下,认为在纽约30万美元年薪和上海50-60万人民币年薪的生活水平差不多。我自己去了一趟美国,也有同感。后来中美网友小红书对账,也印证了购买力平价的汇率水平。随着美国通胀和中国通缩的作用,人民币购买力还在上升。


 

看底层逻辑,中国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全世界形成了巨大的贸易优势。这个优势在中长期一定会转变成汇率升值。德国60-80年代,日本1980年后都看到了同样的趋势。而且,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平衡贸易,降低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也可以吸引资本回流,提高资产估值,提振国内消费。最后,强势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所以未来五到十年实现可控的人民币升值应该是中国政府的核心政策之一。


 

世界将掀起新的“中国热”

图片

图片


 

事实上,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治理、先进科技的广泛使用,正在引领新一轮的中国热。2025年春节,携程数据显示,入境酒店订单同比增长六成;去哪儿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使用非中国身份护照预订国内航班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七成。


 

目前中东投资者正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他们投资布局的是底仓资产。我们与太盟合作新达盟项目,以及我们对金拱门的投资也都有中东投资人参与。什么是底仓资产?是指在中国有基础设施性质的优质资产。比如麦当劳,还有万达商管。在中国众多二三线城市,万达广场是百姓消费和休闲的重要场景和目的地,业务根基稳固,现金流良好,特别符合大型并购基金的需求。大家对中国未来是有信心的,看好中国的经济一定会恢复,所以中东投资者已经开始行动。


 

巴菲特说,当所有人都害怕时,你要变得贪婪。今天对中国的认知差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大的投资机会,趁全世界大多数投资人都在观望时,正好建仓。中国的公司好,估值合理,国家也给了非常好的政策,我们的任务是把思路理清楚,找到一个新起点再出发,大家要充满信心。